Tea茶叶

坚持诚信经营   让我们更永恒

追根溯源

森森茶社,后更名为“万寿茶社”,建于民国2年(1913年),位于浉河区南部谭家河乡万寿山。时由王子漠、僧空尘等32名股东集资种茶4万余窝(40余亩)。后来各茶社均实行“标包制”,1929年李逢春承包了该社茶园,定期七年。茶叶采制季节,人员共达16人,两套炒茶锅,1人司火,8个炒工,2个烘茶工,固定专人做饭、管帐、管理事务及监山(监督、指挥生产)。除经理和监山人未规定具体工资外,其余14人每年工资总额约250元银洋,另外生产管理费用及临时工开支约100元左右,加上监山人工资及生产工具等各项开支,全年约400元。年产茶800多斤,可卖700多元,承包人(经理)可净得300元左右。李逢春自己无茶庄,茶叶生产开支,皆从几家大茶店予支数百元,茶叶下来后均交给茶店销售,规定每斤茶须便宜1角钱作为利息。新茶下来,首先须经主管部门和茶社股东分别赠送一点优质毛尖。如县劝业年1斤,省实业厅2斤,北京中央政府3斤,每个股东1至3两不等。剩余全部交售给茶庄。茶庄零售价高出收购价1至2倍。当时毛尖每斤银元一块四、五,零售3元2角,最高时达四元八。茶庄老板获利甚高,承包茶山的经理获利亦大。李适春承包了八年,准备继续承包下去因日军侵占信阳而终止。


万寿茶社,兴盛时期茶树达9万余窝,年产茶达2500多斤,获利760多银元。因战乱失管,后来茶园荒芜。解放后,多为南湾水库保护林区,五十年代曾一度设万寿林、牧综合场,而后渐以林为主,间有部分小片茶园。